全球一站式数字货币交易平台


注册币安交易所 更多顶级交易所 

央行数字货币

资讯2022-06-151165

央行数字货币

据央视新闻报道 使用数字人民币消费券、花数字人民币骑共享单车……数字人民币正日渐融入百姓生活。近日,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演讲中透露,经过数年努力,我国数字人民币试点已经形成“10+1”格局,包括10个试点地区及北京冬奥会场景。

不过,对于这种新鲜的支付方式,不少人心中仍有部分疑问,针对大家关心的几个问题,中国人民银行权威回应。

发行规模会有多大?

采取双层运营体系 避免“货币超发”问题

截至10月8日,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过350万个,累计开立个人钱包1.23亿个,交易金额约560亿元。目前,数字人民币仍处于研发试点阶段,发行规模相对有限。数字人民币与实物人民币并行发行,有人担心:如果要多少有多少,会不会引起“货币超发”问题?

人民银行在设计相关制度规定时,已经充分考虑了此类问题。首先,数字人民币采取双层运营体系,由人民银行实施中心化管理。易纲表示,消费者使用数字人民币时,所接触的商业银行和支付机构只是“中介”,为公众进行数字人民币兑换并提供支付服务。人民银行在数字人民币投放过程中仍处于中心地位,保证对货币发行和货币政策的调控能力,可以避免出现指定运营机构“货币超发”问题。

同时,数字人民币主要定位于现金类支付凭证(M0),不计付利息,老百姓自然不会把大量存款兑换为数字人民币,也不会引发金融脱媒,降低货币政策传导效率。

如何做好隐私保护?

具有可控匿名特征 采集信息量相对较少

“当前电子支付工具主要由私人部门提供,可能存在市场分割、隐私泄露等风险。”易纲认为,央行数字货币(CBDC)可使央行在数字经济时代继续为公众提供可信、安全的支付手段,在提升支付效率的同时维护支付体系稳定。

那么,数字货币如何处理好隐私保护和预防犯罪之间的关系?易纲介绍,目前国际社会的一个基本共识是CBDC不可能完全匿名,否则会加剧洗钱、恐怖融资等非法交易的风险,损害公众利益。因此,数字人民币具有可控匿名的特征。

易纲介绍,数字人民币在匿名性方面采取“小额匿名、大额依法可溯”的原则,在收集个人信息时遵循“最少、必要”原则,采集信息量少于现有电子支付工具。同时,严控个人信息的储存与使用。除非有明确法律要求,人民银行不得将相关信息提供给任何第三方或政府机构。此外,近期我国出台的数据安全法、个人信息保护法等,也加强了数据安全及隐私保护。

人民币现金还会存在多久?

现金仍不可替代 将与数字人民币长期共存

有人认为,随着数字人民币的普惠性和可得性不断提升,会逐渐替代现金。人民币现金是否会退出人们的生活?

“中国地域广阔、人口众多、区域发展差异大,这些因素以及居民的支付习惯决定了在可预见的将来,现金仍将长期存在。”易纲明确表示,只要存在对现金的需求,人民银行就不会停止现金供应或以行政命令对其进行替换。

当前,老年人在移动支付领域的“数字鸿沟”窘境不可忽视,相当一部分老年人难以享受数字人民币的高效便捷。同时,在一些相对偏远或贫困地区,电子支付机具的布设也很难达到全覆盖。因此,不少人对使用现金仍有需求,应该尊重他们的支付选择。

可见,实物人民币具有其他支付手段不可替代的特性,实物人民币将与数字人民币长期并存。


上一篇:国家建设数字货币交易所

猜你喜欢